现在网络上面很多文章,都是吐槽创业者的,什么拿PPT忽悠人、骗投资自己花、只享受不干活,等等。
其实,别总盯着创业者不放,投资人要是不靠谱起来,可比创业者不靠谱多了。
最近被爆出来的一个代表,就是金沙江创投合伙人朱啸虎。
联友电讯董事长、60后创业者王学宗在朋友圈透露,在一次饭局中,自己只讲了一分钟就被朱啸虎打断了,很鄙视地说,我不投资六零后,我投资八零后和九零后。然后,满桌八零后创始人都放肆地大笑,只有七零后没笑。
昨晚十一点左右,朱啸虎发朋友圈回应,疑似回应歧视指责,称“曾投资的50后创业者是我们的良师益友”。
虽然朱啸虎回应了,但这件事情也暴露了不少投资人的心声,在他们眼中,年龄大就是原罪,根本不值得投资!
除此之外,还有针对性别的互相鄙视(男女性别及个性歧视链),学历鄙视链(清华北大看不上别的985、985看不上211、211看不上其他学校)等等。
有投资人就说,这些都只是创投圈里很普通的鄙视关系。
年纪大怎么了,难道就不能创业吗?大家总觉得年轻人更有冲劲、思维更活跃,但40岁的创业者,也有自己的优势。
因为年纪大,更有经验、更懂人情世故,遇到问题都能成熟地处理;
因为年纪大,见惯了风浪,遇到什么事情也不会一惊一乍,为人处事也会更有章法,给人一种信任感;
因为年纪大,在业内积累的资源也不少,该用的时候,总能用得上。
这样的优点,年轻人有吗?
是的,年轻人看起来有冲劲、有想法,但也有个问题是毛躁、不成熟,优点和缺点也很明显。
所以说,年轻的创业者和年纪稍大的创业者,只是特质不同,骨子里面的热血和冲劲还是一样的,不然谁会孤注一掷跑去创业,为什么就要这样跪舔年轻人,鄙视中年人,中年人吃你家大米了?
如果真的看年龄就能拿到融资,那么谁也别比产品、别比计划书、别比创意了,费那事干嘛?直接掏出身份证,谁年纪小谁就拿钱呗。
看不起60后、70后创业者你让褚时健们情何以堪?
虽说少年得志的事例不少,譬如23岁创立Facebook、现在身家560亿美元的扎克伯格、譬如ofo创始人戴威。
但是,不要忘了,年纪大的人,一样可以创业,而且一样可以成功!
任正非、柳传志、宗庆后这些人,全都是40岁出头才开始创业的,褚时健甚至70岁了才开始种橙子。
看不起60后、70后创业者,就是看不起任正非、柳传志、宗庆后、褚时健这些企业家!
问题是,你算哪根葱,有什么资格看不起他们?
任正非,43岁借来2.1万元,成立了华为,十几个人挤在一间小房间里,开始了自己的征途。
2016年,华为年收入达到了5200亿元,相当于5个阿里巴巴、7个小米。
任正非
柳传志,40岁下海创业,创办联想,因为缺乏经验,20万资本不到半年就被骗走了14万,他发誓要让公司起死回生,结果下一次被骗了200万。
柳传志硬是咬牙挺了过来,今天,联想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电脑品牌之一。
柳传志
宗庆后,42岁时下岗,带着两个退休老师,到处借来14万,每天蹬着三轮车卖汽水、棒冰及文具纸张,一分一厘赚钱起家。
1989年,宗庆后创立娃哈哈,随即一炮而红,他也因此4年间3次问鼎中国内地富豪榜首富,在2016年又以1120亿元的财富,位列第五名。
宗庆后
除了这几个,还有褚时健74岁跑去种橙子,雷军40岁创办小米,许家印38岁创立恒大...大龄创业者到处都是,你还想看不起谁?
褚时健
奇葩投资人七宗罪每一样都能让你崩溃
其实别说年纪大的创业者,就是年纪小点的创业者,照样能被看不起,理由基本就是:嘴上没毛办事不牢,看问题不够全面、积累不够...
这我就奇怪了,年纪大的创业者你嫌老,年纪小的创业者你嫌嫩,年纪不大不小的,你又嫌人家拖家带口不能all in ,你到底还想投资谁?
现在不少投资人,仗着自己是给钱的人,就自以为高人一等,动不动就对创业者呼来唤去,讲真,这是病,得治!
不过,给你脸色看已经算好了,打款慢、恶意跳票、窃取机密...投资人要是不靠谱,分分钟虐到你想哭!
一、爱吹牛,爱装逼
不少创业者面对的都是投资经理,这些人拿着一两万的工资,和创业者谈着几百上千万的生意。
不少投资经理都会有点心理不平衡,眼前的创业者虽然屌丝,说不定过几年就飞黄腾达,自己还在赚着死工资,所以,此时不装逼,更待何时?
据说,他们都特别喜欢“3”这个数字:
“在厕所3分钟谈定一个投资”;
“与对手的竞争3个月内必定结束战斗”;
“我们只看行业前3的公司”;
“这家当初到处融不到钱的独角兽,是我看好他们,给了3000万”;
“每3个月一轮融资,现在是C+轮”,
“3年3百倍”;
我们刚募了一支美元基金,3个亿的盘子
……
那我就想问,天使投资3分钟到账行不行?
其实,这些人里面,真正有投资权的人并不多,但能否拿到投资还是和他们有关,所以还得好好伺候着。
问题是,有一些投资人的架子大得不得了,一上来就板着债主的脸,动不动就要创业者派车接送,或者让创业者几十里路跑去见他。
都把自己当什么人了?你的时间宝贵,创业者的时间就不宝贵了?
二、签了协议就不管了,融资迟迟不来
签了融资协议,投资人就要在规定时间内将资金转给创业公司,这是最基本的契约精神。
可不少创业者都抱怨,投资人不按时打款,自己又因为排他性协议,不能寻求其他投资。
2015年3月,智能硬件公司星聚科技CEO陈戈曾在朋友圈吐槽,称其投资方洪泰基金没有在正式投资协议规定的20天内完成打款,并指责其是“一家没有信用的不靠谱基金”。
宏泰基金,背后的出资人包括了黄怒波、牛根生、王中军等商界大佬。虽然陈戈第二天就澄清,资金已于当日到账,洪泰基金合伙人盛希泰也回应,称是春节期间因休假缘故而延后打款,但这件事情还是造成了恶劣影响。
三、跳票、放鸽子
要是被放鸽子,创业者不仅得不到钱,想找其他投资公司,还会被人误解,是不是有问题啊,不然怎么会突然不投你?这时候真的有苦说不出。
口袋购物创始人王珂也曾在C轮融资后称曾被红杉资本放鸽子,并感慨“找一个有quality的投资人太重要了”。
他是这么说的:
“我是清明节放假的前一天找的他们(红杉资本),聊完之后当场就决定干。然后清明节期间红杉加班加点的给我们发邮件,(所以)后来让红杉成为主投资方,但是他们拖了十几个月之后了无音讯,基本是被放鸽子了。
但是毕竟先到先得,后来我们给他们发律师函,说如果再没声音就当你们不投了。红杉以前这样拖死过很多项目,比如ispeak就被拖死了,本来YY语音是ispeak做出来的,就是红杉拖了7个月,最后说我没想清楚就不投了,其它本来要投的公司觉得既然红杉没想清楚那估计是有问题,后来就都不投了。
对于我们来说,红杉当时出了问题,我就去找经纬的张颖,后来经纬投了我们。”
四、故意拖延,拉低估值
放鸽子就算了,你说不投了,我们还能再去另外找投资。但有些人就特别恶心,一再拖延打款,又不拒绝投资,把创业者耗到心力交瘁,再趁机拉低估值。
这些人的想法也很简单,既怕好项目被人抢了,又怕投错、投贵了项目,于是广撒网,先抢项目再压价。
谈判时间越长,对创业者越不利,毕竟创业公司最宝贵的财富往往就是时间和估值。
在匿名投资人评论网站Uppers上,一位创业者讲述了他与和玉复合投资基金创始人曾玉之间的故事:
当初拿她的TS之前,一个投资圈中大佬提醒我们“拿她的钱的话就只能祝福你们了”……当时其实没太放在心上以为只是一个抢案子的手段,然后就真的见识了一次商业的残酷……
当时比较稚嫩,听信了她一天N条微信的劝说和许诺,于是在去签TS之前拒掉了其他TS(现在回想在这种情况下还坚守单方面的契约精神,真是够傻逼的),然后就开始高潮迭起的一个月:
第一天,去到现场以后告诉我们,他们重新商量了一下,融资金额砍20%,估值砍20%。给我们一天时间考虑。我们囧囧有神的回去以后商量了一下,好吧,那就答应吧,也没有退路了。
第二天早上,告诉我们,他们又重新商量了一下,融资金额砍20%,估值砍20%,尽快决定哦~妈了个蛋啊,这不欺负人么!唉算了……也没有别的选择了……
第三天早上,你们猜对了,又来了一次……
五、窃取机密
不少知名VC都做过这样的事:明明已经投资了你的竞争对手,却不告诉你,把你拉过去问数据,问完就把你一脚踢开。
这样的做法,用吃相难看、厚颜无耻来形容,真的丝毫不为过
希鸥网李志磊曾经吐槽,有一次他约见了一个投资人,这个投资人和他见了半个小时,这半个小时里,他问得最多的就是,你们希鸥网是怎么挣钱的?
为了打动他,李志磊讲得非常详细,那投资人听得很是入神,半个小时过去了,那投资人才说,我们已经投资了一家媒体,所以再投一家也没有意义,我其实是某某网的投资人。
李志磊心里当即凉了一半,这个网完全是自家产品的竞争对手,你怎么不早说!
李志磊当即就走了,没想到那投资人脸皮还挺厚的,晚上居然还发信息过来:你把希鸥网所有盈利的产品再具体做个方案发给我吧。
六、玩弄条款,深埋炸弹
大部分创业者是不太懂法律的,有些投资人就故意搞一堆条款,弄得眼花缭乱,还全是英文,创业者一个不小心被忽悠签字了,到下一轮融资才知道苦。
七、自以为是,插手业务
中国的投资人大部分是没创业过的,成功创业的更是少得可怜,但总有些人觉得自己能耐大,非得插手公司运营,市场也这么做、销售要这么做、甚至连logo也要过目...
那么有本事,干嘛不自己创业啊?
以上七个坑,别说全部集齐,就是不慎遇上一个不靠谱的投资人,你多年苦心经营的创业项目就有可能毁于一旦。
所以,创业者务必要小心谨慎,接受融资之前,一定要做好背景调查,找VC的朋友帮忙或者寻找专业团队帮助。
像朱啸虎这样的已经算不错了,要是遇到更凶猛点的,你也只有在被毁掉的时候才能感叹:
我走过最深的路,就是你的套路。
关注我们:请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:扫描二维码。
版权声明:本文为原创文章,版权归 tonny 所有,欢迎分享本文,转载请保留出处!